不同锻钢件的工艺流程介绍
大型轴类大连锻造件工艺流程为:压钳口→主变形→分料→出成品。主变形可选用宽平砧高温强压法、中心压实法、中心无拉应力锻造法、宽大砧压实锻造法,或其他适合的锻造方法,以确保锻件有充足的锻造比及保证整个截面得到充分锻透。若锻件截面尺寸较大,可通过增加镦粗拔长次数增加锻造比,或采用其他方法增加锻造比。
大型筒类锻件工艺流程一般为:下料→镦粗→冲孔→扩孔。对于较长的大型筒类锻件,冲孔后可增加芯轴拔长工序。为了确保锻件有充足的锻造比,在下料前可通过增加拔长或者镦粗拔长增加锻造比,或采用其他方法增加锻造比。
大型饼类锻件工艺流程一般为:压钳口→主变形→下料→镦粗、展压。饼类锻件主变形可参照大型轴类锻件工艺流程,饼类空心锻件镦粗、展压后应增加冲孔工序。饼类锻件展压时,可通过合理的展压方式,以确保饼类锻件的压实效果和变形均匀。
宽平砧高温强压法(WHF 锻造法)
宽平砧高温强压法(WHF 锻造法)是一种在宽平砧上利用高温大变形条件,使钢锭中的孔隙性缺陷锻合的锻造工艺方法。加工时,推荐采用砧宽比 0.6~0.8、压下率约 20%时较为合理。在此参数下锻压,坯料内应力、应变分布较合理,中心,孔穴和疏松组织将被有效压实。两次压下部分的中间应有 10%左右的砧宽搭接量,并在翻转施压时注意错砧,以达到钢坯均匀压实的目的。
中心压实法
中心 压实法是将钢锭倒棱后,锻成方截面坯,然后加热到 1220℃~1250℃(始锻温度)保温后,从炉中取出,采用表面空冷、鼓风或者喷雾冷却到 720℃~780℃(终锻温度),钢锭表层形成一层“硬壳”,这时钢锭心部温度仍保持 1050℃~1100℃,内外温差约为 230℃~270℃,用窄平砧沿钢锭纵向加压,借助表层低温硬壳的包紧作用,达到显著压实心部的目的。
中心无拉应力锻造法(FM 锻造法)
中心无拉应力锻造法(FM 锻造法)是下砧为宽平砧,上砧为窄砧。坯料在不对称的平砧间变形,在锻坯内部产生不对称变形,各部位应力状态也发生改变。在坯料变形时,形成拉应力的部位移至坯料下方,而中心部位受压应力作用,对锻合钢锭内部孔隙类缺陷效果显著。FM 锻造法推荐工艺参数为上砧砧宽比 0.6,压下率 14%~15%。